当 sendBeacon 遇上 Blob

11个月前

2014 年,W3C 发布了信标(Beacon)的标准草案最终征求意见稿(目前已经是候选推荐草案)。该规范定义了一个异步非阻塞的数据上报接口,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其他关键操作的资源占用,同时保证请求能正常发出。同年,该接口就被引入了 Firefox 和 Chrome,即 navigator.sendBeacon(下文简称为 sendBeacon)。

在实际开发工作中,该接口最常见的使用场景就是数据埋点。与其他埋点技术方案相比,sendBeacon 的优势在于:

  • 不会跟业务代码抢占资源,而是在浏览器空闲的时候再去发送;
  • 在页面卸载(关闭、刷新、跳转)时也能保证请求发送,同时不阻塞页面卸载。

第一个主角——sendBeacon

sendBeacon 的方法原型非常简单:

navigator.sendBeacon(url, data);
367次阅读,0条评论

在 Web 应用的运行时实现多分支并存和切换

1年前

背景

一般来说,SaaS 服务商提供的是标准化的产品服务,体现的是所有客户的共性需求。然而,部分客户(尤其是大客户),会提出功能、UI 等方面的定制需求。针对这些定制需求,大体上有两个解决方案。

第一个方案是提供应用程序 SDK,由客户的开发团队完成整个定制应用的开发和部署,SaaS 服务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即可。此方案要求客户的开发团队具备较强的 IT 专业能力。

第二个方案则是由 SaaS 服务商的开发团队在 SaaS 应用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,并部署。此方案主要面向 IT 专业能力较弱,或者仅需在 SaaS 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少量定制的客户。然而,要支持这种定制方式,相当于要求 SaaS 服务商在同一个应用中,针对不同的客户运行不同分支的代码。要达到这个目的,应用程序的架构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造。本文主要讲述改造的方案及其代码实现。

方案概览

对于前后端分离的项目来说,经过构建,最终会生成 html、js、css 三种代码文件。以基于 Vue.js 框架的项目为例,其构建出来的 index.html,内容与下面的代码相似:

<!DOCTYPE html>
<html>
<head>
  <meta charset="utf-8">
  <link href="https://cdn.my-app.net/sample/assets/css/chunk-0c7134a2.11fa7980.css" rel="prefetch">
  <link href="https://cdn.my-app.net/sample/assets/js/chunk-0c7134a2.02a43289.js" rel="prefetch">
  <link href="https://cdn.my-app.net/sample/assets/css/app.2dd9bc59.css" rel="preload" as="style">
  <link href="https://cdn.my-app.net/sample/assets/js/vendors~app.f1dba939.js" rel="preload" as="script">
  <link href="https://cdn.my-app.net/sample/assets/js/app.f7eb55ca.js" rel="preload" as="script">
  <link href="https://cdn.my-app.net/sample/assets/css/app.2dd9bc59.css" rel="stylesheet">
 </head>
 <body>
   <div id="app"></div>
   <script src="https://cdn.my-app.net/sample/assets/js/vendors~app.f1dba939.js"></script>
   <script src="https://cdn.my-app.net/sample/assets/js/app.f7eb55ca.js"></script>
 </body>
 </html>

实际上,index.html 只是访问入口,主要作用就是加载 css 和 js 资源。换句话说:任何的 html 页面,只要加载了上述 css 和 js 资源,都可以运行这个应用

405次阅读,1条评论

User agent 那些事儿

2年前

User agent(下文简称 ua),也就是用户代理,指的是代表用户行为的程序(软件代理程序)。例如,网页浏览器就是一个“帮助用户获取、渲染网页内容并与之交互”的用户代理。

浏览器

当用户代理通过网络协议进行操作时,它通常会向网络上的协作端(比如服务器端)提交一个特定的字符串来标识自己。这段字符串就是用户代理字符串(下文简称 ua 串)。当我们用浏览器访问 Web 应用的时候,浏览器会把自己的 ua 串加到 HTTP 请求的 User-Agent 头字段进行传输。

UA 串的发展史

1990 年,Tim Berners-Lee 编写了第一个浏览器 WorldWideWeb,后来改名为 Nexus。但是,Nexus 只支持文字展示

1993 年,美国 NCSA 组织开发了 Mosaic 浏览器,能支持图片的展示使其成为第一款流行的浏览器。

这时候问题就来了,Nexus 不支持图片展示,而 Mosaic 是支持的。作为开发人员,该怎么编写页面代码呢?这时候 ua 串就可以发挥作用了,开发人员仅需针对 Mosaic ua 串的请求输出图片展示相关的代码即可。Mosaic 的 ua 串样本如下:

NCSA_Mosaic/1.0 (Windows 3.1)

其中 NCSA_Mosaic/1.0 为浏览器代号及其版本号,Windows 3.1 为操作系统及其版本号。

随后,1994 年,Mosaic 团队的领导者 Marc Andreessen 辞职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——Netscape,并开发了 Netscape Navigator 浏览器。它的内部代号为「Mozilla」,ua 串样本如下:

Mozilla/4.5 (compatible; HTTrack 3.0x; Windows 98)

Netscape Navigator 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 90%,并且最先支持了框架(frame)特性。开发人员为了区别这两个浏览器,还是用的 ua 串识别这个方式。如果 ua 串中浏览器代号为 Mozilla,那就发送包含框架的页面,否则,就发送不含框架的页面。

再后来,1995 年,微软推出了 Internet Explorer(下文简称 IE)。IE 也支持框架,但因为过去的框架代码都是针对 Mozilla 这个代号发送的,这样一来,IE 即使支持框架,也收不到包含框架的代码。让所有的开发人员把自己的代码都改一遍明显不现实,最后 IE 只好“自称” Mozilla,同时在 ua 串的其他位置增加自己的代号 MSIE。它的 ua 串样本如下:

Mozilla/4.0 (compatible; MSIE 1.0; Windows 3.11)

IE 在浏览器市场中逐渐成为了霸主,败北的 Netscape Navigator 另起炉灶,开发了 Firefox。无论是 IE、Netscape Navigator 还是 Firefox,ua 串都以 Mozilla 代号开头。这也几乎成为了浏览器 ua 串事实上的格式标准:

Mozilla/[version] ([system and browser information]) [platform] ([platform details]) [extensions]

时至今日,ua 串承载的内容越来越多,开发人员识别起来的难度也越来越高了。

2527次阅读,1条评论

弹幕实现原理

3年前

直播是眼下最为火爆的行业,而弹幕无疑是直播平台中最流行、最重要的功能之一。本文将讲述如何实现兼容 PC 浏览器和移动浏览器的弹幕。

基本功能

并发与队列

一般来说,弹幕数据会通过异步请求或 socket 消息传到前端,这里会存在一个隐患——数据量可能非常大。如果一收到弹幕数据就马上渲染出来,在量大的时候:

  • 显示区域不足以放置这么多的弹幕,弹幕会堆叠在一起;
  • 渲染过程会占用大量 CPU 资源,导致页面卡顿。

所以在接收和渲染数据之间,要引入队列做缓冲。把收到的弹幕数据都存入数组(即下文代码中的 this._queue),再通过轮询该数组,把弹幕逐条渲染出来:

class Danmaku {
  // 省略 N 行代码...

  add(data) {
    this._queue.push(this._parseData(data));
    if (!this._renderTimer) { this._render(); }
  }

  _render() {
    try {
      this._renderToDOM();
    } finally {
      this._renderEnd();
    }
  }

  _renderEnd() {
    if (this._queue.length > 0) {
      this._renderTimer = setTimeout(() => {
        this._render();
      }, this._renderInterval);
    } else {
      this._renderTimer = null;
    }
  }

  // 省略 N 行代码...
}
2485次阅读,2条评论

X5同层播放器应用实践

5年前

移动端浏览器中的video元素是比较特别的,早期无论是在iOS还是Android的浏览器中,它都位于页面的最顶层,无法被遮挡。后来,这个问题在iOS下得到了解决。但是对Android的大部分浏览器来说,问题仍然存在。X5是腾讯基于Webkit开发的浏览器内核,应用于Android端的微信、QQ、QQ浏览器等应用。它提供了一种名叫「同层播放器」的特殊video元素以解决遮挡问题。

简单使用

只要给普通的video元素加上X5的自定义属性 x5-video-player-type ,就可以调用同层播放器。示例代码如下:

body {
	margin: 0;
	background: #000;
}
.video {
	width: 100%;
}
<div class="player">
    <video id="video" class="video" controls="controls" playsinline x5-video-player-type="h5">
        <source src="video.mp4" />
    </video>
</div>
7580次阅读,12条评论

打造一份网页版简历

5年前

多年前,因为换工作的需要,我得更新简历。但可能是写惯了CSS的缘故,在Word中排版实在是各种不顺手,于是就发挥了作为前端工程师的优势,把简历做成了网页。久而久之,这份简历就成为了我的个人产品,无论是否需要再找工作,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进行更新迭代。

网页版简历有以下这些好处:

  • 无须下载,直接打开;
  • 内容展示形式更丰富,排版更灵活;
  • 可以展示自己的技术能力;
  • 可以通过超链接访问外部资源(如个人作品);
  • 可以让自己登上搜索引擎的榜单(SEO)。

在此基础上,我还给这份简历定下了一个重要目标——「Write once, run anywhere」。兼容PC、手机和平板设备,还可以通过浏览器直接打印

本文将从技术角度描述这样一份简历的开发过程。

设计

说到设计,很多程序员会喊:“我是写代码的,不懂设计。”但俗话说得好:没吃过猪肉,总见过猪跑吧。平时看过这么多网页,还跟大量产品设计稿打交道。看到布局合适的,抄一下;看到配色合适的,抄一下;看到素材合适的,也抄一下。值得注意的是,近年来有一类页面特别适合改造成个人简历,那就是手机厂商每发布一款新手机都会做的手机宣传页。我自己的简历设计就是借鉴了iPhone的宣传页。

7579次阅读,26条评论

在微信小程序中渲染HTML内容

5年前

大部分Web应用的富文本内容都是以HTML字符串的形式存储的,通过HTML文档去展示HTML内容自然没有问题。但是,在微信小程序(下文简称为「小程序」)中,应当如何渲染这部分内容呢?

解决方案

wxParse

小程序刚上线那会儿,是无法直接渲染HTML内容的,于是就诞生了一个叫做「wxParse」的库。它的原理就是把HTML代码解析成树结构的数据,再通过小程序的模板把该数据渲染出来。

rich-text

后来,小程序增加了「rich-text」组件用于展示富文本内容。然而,这个组件存在一个极大的限制:组件内屏蔽了所有节点的事件。也就是说,在该组件内,连「预览图片」这样一个简单的功能都无法实现。

web-view

再后来,小程序允许通过「web-view」组件嵌套网页,通过网页展示HTML内容是兼容性最好的解决方案了。然而,因为要多加载一个页面,性能是较差的。

2992次阅读,0条评论

小动画大学问

5年前

对于移动端的Web单页应用来说,为了达到媲美原生应用的效果,页面过渡动画是必不可少的。常用的页面过渡动画包括:

  1. 位移——当前页向左侧或右侧水平移出可视区,下一页由反方向移入可视区。
  2. 不透明度变化——当前页淡出,下一页淡入。
  3. 1和2同时进行。

(注意:以下讨论和实验均在 Chrome 68 浏览器环境下进行)

目前大多数设备的屏幕刷新率为60次/秒,算下来每个帧的预算时间约为16.66毫秒(1/60秒)。考虑到浏览器还有其他工作要执行,实际上预算时间只有10毫秒。跟此预算时间的差值越大,用户就会觉得动画过程越卡。那么,在这10毫秒内要完成什么事情呢?当使用JavaScript实现视觉交互效果时,一般要经过以下流程:

JavaScript视觉交互执行流程

1694次阅读,0条评论

PWA初探

5年前

HTML 5 曾被认为是移动应用的明天,却被原生App在性能和功能上轻易战胜,Web逐渐成为App的附属。然而,马云“爸爸”告诉我们:“梦想还是要有的,万一实现了呢?”如今,我们离梦想又近了一步。

PWA,全称「Progressive Web App」,是Google提出的为Web提供App般使用体验的一系列技术方案。它优势主要体现在:

  • 可在离线或网络较差的环境下正常打开页面。
  • 安全(HTTPS)。
  • 保持最新(及时更新)。
  • 支持安装(添加到主屏幕)和消息推送
  • 向下兼容,在不支持相关技术的浏览器中仍可正常访问。

本文将逐一讲述PWA涉及的主要技术方案。

1507次阅读,0条评论

网页端「应用跳转」技术实现演变

6年前

由于网页传播的便捷性,从网页向APP导流几乎是所有APP厂商都会采用的推广手段,具体来说就是在网页上提供一些触发点(例如按钮、链接),用于跳转到APP。

应用跳转

3193次阅读,3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