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微信小程序中渲染HTML内容

前端开发  |  6年前

大部分Web应用的富文本内容都是以HTML字符串的形式存储的,通过HTML文档去展示HTML内容自然没有问题。但是,在微信小程序(下文简称为「小程序」)中,应当如何渲染这部分内容呢?

解决方案

wxParse

小程序刚上线那会儿,是无法直接渲染HTML内容的,于是就诞生了一个叫做「wxParse」的库。它的原理就是把HTML代码解析成树结构的数据,再通过小程序的模板把该数据渲染出来。

rich-text

后来,小程序增加了「rich-text」组件用于展示富文本内容。然而,这个组件存在一个极大的限制:组件内屏蔽了所有节点的事件。也就是说,在该组件内,连「预览图片」这样一个简单的功能都无法实现。

web-view

再后来,小程序允许通过「web-view」组件嵌套网页,通过网页展示HTML内容是兼容性最好的解决方案了。然而,因为要多加载一个页面,性能是较差的。

3527次阅读,0条评论

小动画大学问

前端开发  |  6年前

对于移动端的Web单页应用来说,为了达到媲美原生应用的效果,页面过渡动画是必不可少的。常用的页面过渡动画包括:

  1. 位移——当前页向左侧或右侧水平移出可视区,下一页由反方向移入可视区。
  2. 不透明度变化——当前页淡出,下一页淡入。
  3. 1和2同时进行。

(注意:以下讨论和实验均在 Chrome 68 浏览器环境下进行)

目前大多数设备的屏幕刷新率为60次/秒,算下来每个帧的预算时间约为16.66毫秒(1/60秒)。考虑到浏览器还有其他工作要执行,实际上预算时间只有10毫秒。跟此预算时间的差值越大,用户就会觉得动画过程越卡。那么,在这10毫秒内要完成什么事情呢?当使用JavaScript实现视觉交互效果时,一般要经过以下流程:

JavaScript视觉交互执行流程

1929次阅读,0条评论

PWA初探

前端开发  |  6年前

HTML 5 曾被认为是移动应用的明天,却被原生App在性能和功能上轻易战胜,Web逐渐成为App的附属。然而,马云“爸爸”告诉我们:“梦想还是要有的,万一实现了呢?”如今,我们离梦想又近了一步。

PWA,全称「Progressive Web App」,是Google提出的为Web提供App般使用体验的一系列技术方案。它优势主要体现在:

  • 可在离线或网络较差的环境下正常打开页面。
  • 安全(HTTPS)。
  • 保持最新(及时更新)。
  • 支持安装(添加到主屏幕)和消息推送
  • 向下兼容,在不支持相关技术的浏览器中仍可正常访问。

本文将逐一讲述PWA涉及的主要技术方案。

1854次阅读,0条评论

网页端「应用跳转」技术实现演变

前端开发  |  6年前

由于网页传播的便捷性,从网页向APP导流几乎是所有APP厂商都会采用的推广手段,具体来说就是在网页上提供一些触发点(例如按钮、链接),用于跳转到APP。

应用跳转

3698次阅读,3条评论

Vue.js踩坑记

前端开发  |  7年前

前言

上一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我们团队的「Vue.js项目模板」的搭建过程,这只是第一步。作为新手,在实际开发过程中,难免还会遇到各种各样奇怪的问题。本文主要介绍问题的起因以及解决方式。

导航栏标题

在单页应用中,由于页面切换不会导致浏览器重新加载页面,所以页面的标题是不会改变的,这时候就要通过Javascript去修改标题。这个操作本来是非常简单的,只需要修改「document.title」即可:

document.title = 'New title';

然而,在iOS的微信和QQ中,这种方法可能无效,具体的现象就是:导航栏上的标题没有改变。这是iOS微信和QQ的bug,解决方法就是在修改「document.title」之后,用「iframe」发送一个请求(任意一个请求)。把相关的代码封装成函数:

function setTitle(title) {
    document.title = title;
	if (isIOS && (isInWeixin || isInQQ)) {
        let iframe = document.createElement('iframe');
        iframe.style.display = 'none';
        iframe.src = '/favicon.ico';
        iframe.onload = () => {
            setTimeout(() => {
                document.body.removeChild(iframe);
            }, 9);
        };
        document.body.appendChild(iframe);
    }
}

据说新版的微信和QQ已经修复了这个bug,但为了兼容旧版本,这段代码还是必须的。

3585次阅读,0条评论

Vue.js项目模板搭建

前端开发  |  7年前

前言

从今年(2017年)年初起,我们团队开始引入「Vue.js」开发移动端的产品。作为团队的领头人,我的首要任务就是设计整体的架构。一个良好的架构必定是具备丰富的开发经验后才能搭建出来的。虽然我有多年的前端开发经验,但就「Vue.js」来说,仍然是个新手。所幸「Vue.js」有一个配套工具「Vue-CLI」,它提供了一些比较成熟的项目模板,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上手的难度。然而,很多具体的问题还是要自己思考和解决的。

项目划分

我们公司的H5产品大部分是嵌套在手机客户端里面的页面。每个项目的功能都比较独立,而且规模不大。这样一来,既可以让这些小项目各自为政,也可以把它们集中放到一个大项目中管理。各自的优缺点如下:

 一个大项目多个小项目
代码仓库一个多个
代码冲突可能性大可能性小
独立发布不可行可行
公共代码共用一份重复维护、加载

考虑到我们团队刚开始使用「Vue.js」,需要逐步摸索出合适的架构。如果做成一个大项目,一旦架构要调整,很可能会伤筋动骨。所以最终的选择是划分成多个小项目

3094次阅读,0条评论

异步流程控制

前端开发  |  7年前

单线程与异步

JavaScript是单线程运行、支持异步机制的语言。进入正题之前,我们有必要先理解这种运行方式。

以「起床上班」的过程为例,假设有以下几个步骤:

  • 起床(10min)
  • 洗刷(10min)
  • 换衣(5min)
  • 叫车(10min)
  • 上班(15min)

最简单粗暴的执行方式就是按顺序逐步执行,这样从起床到上班共需50分钟,效率较低。如果能在「洗刷」之前先「叫车」,就可以节省10分钟的等车时间。

异步叫车

这样一来「叫车」就成了异步操作。但为何只有「叫车」可以异步呢?因为车不需要自己开过来,所以自己处于空闲状态,可以先干点别的。

4002次阅读,6条评论

箭头函数中的this

前端开发  |  7年前

先看一段代码,这是一个实现倒数功能的类「Countdown」及其实例化的过程:

function Countdown(seconds) {
	this._seconds = seconds;
}
Countdown.prototype._step = function() {
	console.log(this._seconds);
	if (this._seconds > 0) {
		this._seconds -= 1;
	} else {
		clearInterval(this._timer);
	}
};
Countdown.prototype.start = function() {
	this._step();
	this._timer = setInterval(function() {
		this._step();
	}, 1000);
};

new Countdown(10).start();

运行这段代码时,将会出现异常「this._step is not a function」。这是JavaScript中颇受诟病的「this错乱」问题:setInterval重复执行的函数中的this已经跟外部的this不一致了。要解决这个问题,有三个方法。

1378次阅读,0条评论

工作经历(六)——美黛拉篇

工作生活  |  8年前

我还在56网工作的那段时间里,创业公司遍地开花,偶尔也会有以前的同事邀请我加入,其中就有美黛拉的产品技术团队。虽然跟公司的老板并不熟,但是团队中有不少以前网易的老同事,所以考虑再三之后还是选择了加入。

架构搭建

入职之初,除了我以外,公司只有一名前端工程师。前端的项目也不多,只有后台管理系统和几个零散的手机端页面。所有前端项目都采用前端渲染的模式,目的是为了避开前端写页面后端套模板这个坑。但这样做的问题在于: SEO不友好;加载数据的延时。而就在此时,公司打算要做PC站,客户端的一些功能也要通过内嵌网页来实现。所以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前端架构显得非常必要。

毫无疑问,这个架构必须是前后端分离的,而且要做到前端渲染和后端渲染兼备,同时两端的代码要尽可能复用。要同时满足上述条件,最好的选择就是用Node.js在后端和浏览器之间做一个中间层。浏览器的请求会先到达这个中间层,中间层请求数据渲染出HTML后返回到浏览器。

我在加入公司之前,已经把自己的博客用Node.js重写了一遍,所以再去写这个中间层并不吃力,最终做出来的成品被我命名为「Back2Front」。此外,还基于Gulp开发了配套的构建工具。

1893次阅读,4条评论

setTimeout/setInterval的最大延时值

前端开发  |  8年前

先来看这样一段代码:

function update() {
    loadData().then(function(data) {
        $('#content').html(data.content);
        var delay = data.nextUpdateTime - new Date();
        if (delay > 0) {
            setTimeout(update, delay);
        }
    });
}

其流程非常简单:通过AJAX加载数据后更新HTML的内容;如果有指定下次更新时间,则通过计时器在该时间点再执行一次整个流程。

要说这段代码有什么隐患的话,那就是data.nextUpdateTime与当前时间的时间差(即delay变量的值)比较小的时候,会导致内容频繁更新。但这是属于正常的业务逻辑,要优化就只能牺牲内容更新的即时性。然而这里我要说的是,当时间差非常大的时候,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。

2361次阅读,0条评论